热线电话010-84978848

教育悖论其一:知识能改变命运,而教育不能

时间:2021-01-26 11:18:47
学历提升

在中国,从古至今“读书无用论”从未偃旗息鼓过,古时候有“百无一用是书生”,现而今有“学历不值钱”。古代书生如范进,皓首穷经,直到油尽灯枯,为的是一朝登榜,跨马游街,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“手无缚鸡之力”的嘲笑声中,了却了残生;现而今,莘莘学子把最好的时光留在了学校,却换来了“毕业既失业”的讥笑。读书不能改变命运,受教育也不能改变命运,那我们高举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大旗,真的是我们错付了吗?

其实不然,知识绝对可以改变命运,只不过,读书和受教育均不等于知识。

知识的百科定义是这样的:

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,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。知识,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。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,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,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。

从这个定义中,我们可以看出,知识在于实用性。那读书和受教育就没有实用性了吗?有的,读书和受教育作为知识的载体,在开始结合时,是具有实用性的,周易可论证天下,半部论语可治天下,孙子兵法可征天下,千金方,天工开物,武备志,易筋经,金刚经,这些书籍汇聚古人智慧结晶,又指导今人更好的生活,但从唐太宗一句“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”之后,书籍与知识便开始脱节,书籍开始成为控制人意识的工具,读书也成为争先恐后鱼贯而入彀中的途径。这时书上的知识已不再重要,贡院桌上的八股格式才是书生研究的对象,旧书多有字不全,新书满篇荒唐言,书已不是知识的载体,读书是否能改变命运,要看统治者的心情。

1611651711646194.jpg

现而今的受教育亦是如此。开国之初,文盲遍野,目不识丁,百年战火,文脉殆尽,开展全民受教育,建立学校教育体系,让劳动人民接受知识指导,让先贤明哲的智慧普惠大众,提高生产力,教育的作用非同小可。受教育程度高,学历高逐渐成为人们意识中莫大的优势,人们以学问高为荣,甚至娶妻嫁夫,也以学历高者优先。时运不济,命运多舛。命运又一次给知识的开起了玩笑,社会的稳定,人们的安居乐业,伴随着的是婴儿潮,人口剧增,神州还是那个神州,但人口已经是三个四万万,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,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。于是教育作为政治的一种手段又开始发挥了作用,滞留住血气方刚的楞青们。延长学制,中学分初、高级,学前班、幼儿园,大班小班;大学预科,大学扩招,研究生扩招,博士扩招,职业学校,开放大学,将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再注水泡一泡,洋洋洒洒填满三十年学习之路。三十年之后,人已没了点火就炸的冲劲,满肚子的注水经纶,心也发虚,做事开始注重人情世故。

1611652017700276.png

三十年的含辛茹苦,让过来人分外珍惜一路所带来的荣誉,对于社会的不公也只能委曲求全,毕竟三十年的辛苦不能功亏一篑嘛。前怕狼后怕虎,投鼠忌器,如履薄冰。所受的教育中还有知识吗?答案是肯定的,像膨化食品一样,看着吃的挺多,却依然很饿。受教育是否能改变命运,那要看是否能去除里面的水分。

知识能改变命运,读书和受教育不一定能改变命运,这也正是为什么现而今,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要到校外培训机构回炉重造的原因,培训三四个月要比学校学三四年更能找到好工作,更能解决实际问题,这就好比一块压缩饼干要比一大包薯片更抗饿。

最近流行的一句话,看着很扎心:

工地上,年轻人从老年人手中接过瓦刀,老年人失业了,年轻人上岗了。而年轻人正是老年人年轻时用瓦刀含辛茹苦养育出来的大学生!

工地.jpg

知识改变命运,读书、学历,不等于知识!

热门资讯
热门招生